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  正文
长武县彭公镇孝村:赓续优良传统美德 加快文化振兴步伐
发布时间: 2025-03-26 10:30:00 来源:咸阳日报 作者:
【字体: xy-icon-print.png 打印

近年来,长武县彭公镇孝村坚持以传统文化为理念、以孝廉文化为支撑,依托“孝子刘霞”非遗项目,取孝文化之精华,建成以“传统文化+农业+实践+教育+旅游特色”的孝文化研学基地,打造“尚德启智、孝行天下”的文化品牌,不断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以文化振兴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以精神杠杆撬动乡村全面振兴,以高品质文化不断培植乡村振兴新动能。孝村先后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省级卫生村、市级文明村、市级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市村级党组织标准化建设示范村,2023年被市关工委命名为“关心下一代教育基地”,2024年被命名为全市第二批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

在加快文化振兴步伐上,孝村积极借鉴“千万工程”经验,依托自身产业基础和“孝文化”底蕴,坚持领导优先主抓、政策优先考虑、项目优先支撑、机制优先保障,突出文化引领,夯实产业基础。探索推行“1234”的工作路径,突出“孝文化”铸村魂,建设“一街两心四区”(“一街”即孝文化一条街,建设孝文化宣传长廊,绘制孝文化主题墙;“两心”即孝文化研学中心、居家养老中心;“四区”即高标准党群服务区、休闲健身区、农耕文化体验区、孝子滩观光旅游区)综合性孝文化研学基地,加强硬件保障。坚持每年举办“十大孝子”“孝媳妇”“好公婆”等评选活动,实施孝风“进村入户、润心启智”行动,实现村有村标、户有户牌、家有家训。提升文化软实力,坚持农、文、旅融合发展,实现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乡村振兴新局面。

Error:503 Service Unavailable点击重试

坚持文化振兴与乡土文化相融合。以孝文化传承为纽带,坚持软硬件两手抓。以“孝子刘霞”文化为依托,打造孝文化广场,塑造刘霞雕塑,绘制孝文化宣传墙、孝文化一条街,安装移风易俗宣传栏等,充分发挥孝文化教化作用,营造敬老孝亲的浓厚氛围。建成日间照料中心,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使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让孝文化走出小家,融入大家,营造出“我帮人人、人人帮我”的良好社会风气。依托孝文化广场,每年坚持举办“十大孝子”“孝媳妇”“好公婆”“好邻里”等评选活动。编排大型秦腔古典戏曲《孝子刘霞》,大力宣传尊老、敬老、孝老的典型事迹,用身边人身边事传承孝道、弘扬新风。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作用,建成广场舞队、秦腔自乐班、篮球队等,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文化振兴与基层德治相融合。打造研学教育基地,以文化传承增强乡村振兴“新活力”,打造以窑洞形式呈现的“孝文化研学教育基地”,建有孝文化传承馆、文谷绒剪纸工作室、家风家训展室、刘霞故居等,以多种形式展现孝文化实践活动的覆盖面与影响力。自孝文化研学教育基地建成以来,吸引了周边中小学师生前来研学,切身感受厚重“孝文化”的魅力,接受“孝文化”的熏陶,在收获知识、感悟文化的同时,提升境界、传承美德,孝村已经逐渐成为全县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基地。2024年7月,彭公镇与长武县教育局联合在全国范围内举办首届孝文化主题征文大赛,共征集来自北京、广东、湖南等18个省123篇(首)参赛作品,以优秀诗词作品进一步鼓舞人、教育人,以文化传承助力乡村振兴。

文化振兴与乡村旅游相结合。坚持农文旅发展,以文化创新增强乡村振兴“新动能”,依托产业基础和文化底蕴,盘活资源,把“生态优势”变成“民生福利”。走“传统文化+农业+实践+教育+特色旅游”深度融合道路,以“一街两心四区”为核心,综合性孝文化示范基地为载体,精心打造集“菜园认领、种植体验、采摘体验、亲子互动、果蔬配送、农民管家”于一体的农耕文化体验园,将文化旅游与农业旅游巧妙结合,让游客更好地体验乡村之乐、感受乡愁乡情。注重文化旅游对产业的拉动,整合资源要素,推进产业发展,探索实施“党支部+合作社+经营主体+农户”的发展模式,利用闲置空地建设果库、活珠子加工厂等产业,促进村集体和群众双增收,实现乡村旅游、文化推广和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深挖当地文化资源,打造豳风文化产业、家风文化产业,形成以“孝风”“豳风”“家风”为核心的“三风”文化品牌,以文带旅动能更强劲,为乡村振兴源源不断注入文化活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