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正值年末岁尾,生产经营活动旺盛,加之雨雪冰冻等恶劣天气增多,安全风险剧增,长武县压紧压实各方责任,强化细化防范措施,做到底子“清”、摸排“实”、管控“严”,着力消除风险隐患,筑牢安全生产防线,确保全县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绷紧“思想弦”,压实安全生产“责任链”。多次召开全县安全稳定工作会议,分析安全生产形势、安排重点工作。与各部门、各镇(街道)层层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明确各级各部门的监管职责与任务,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制定《长武县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全体县级领导带头下沉一线开展督导检查,进包抓企业、进项目现场、进村组社区,查找风险、查找隐患。各镇(街道)、各部门组织充足力量走村入户,深入排查各自辖区和领域的矛盾问题和安全隐患,及时掌握消除不安全、不稳定因素。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考核机制,将安全生产工作纳入全县年度目标责任考核范畴,严格考核奖惩,真正以严格的考核机制倒逼安全稳定工作责任落实。
扣紧“风险扣”,抓牢隐患排查整治“指挥棒”。紧盯煤矿、危化品、道路交通、城镇燃气、消防等重点领域,聚焦各类风险,采取企业自查、部门检查、政府督查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排查各类安全隐患。对重大事故隐患逐项排查、跟踪督办,确保隐患按时限、按要求整改到位,着力推动安全生产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切实做到“防风险、除隐患、遏事故、保安全”。动员民警、武警、消防员、网格员、社区工作者、机关事业单位保安等力量参与,全员全力投入到安全稳定工作中来,在各行业、各领域全面深入开展安全稳定风险隐患大排查、大起底、大整治工作。对排查出的隐患,按照“一患一策”的原则,实行“清单式”管理,逐一明确整改责任、整改措施、整改时限,确保隐患整改到位,做到“闭环管理”。
扎牢“安全网”,全面提升应急处置“战斗力”。应急救援是安全生产稳定工作的最后一道防线。长武县不断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各镇(街道)、县安委会各成员单位严格执行24小时应急值守制度,积极做好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和重大事故隐患月报、日报工作制度,深化应急预案的实战运用,组织开展应急演练,着力解决应急预案不熟悉、应急联络不顺畅、应急响应不及时、应急准备不落实等突出问题,提升防范化解风险的“软实力”。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整合公安、消防、医疗、交通等部门应急救援力量,指导企业建立了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提高应急救援队伍协同作战能力和实战水平。建立健全协调联动机制,灵通信息、数据共享,加大对重点领域风险隐患联防联控、违法违规行为联合执法力度,推动形成横向联动、问题联治的工作合力。优化运用“网格联建、服务联办、信息联动”的“三联共治”基层社会治理模式,不断促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针对性地加强重点人员服务管控,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严防极端案事件发生。加大应急物资储备投入,建立县级应急物资储备库,储备了一批抢险救援、消防灭火、医疗救护、生活保障等应急物资,为应急救援工作提供有力的物资保障。
念好“紧箍咒”,把好共防共治“风向标”。坚持“预防为主、教育跟进、综合治理”的工作思路,加强社会面防控、从严从重执法监管,加大宣传教育引导力度,强化全社会安全责任意识,重点加大发生家庭、婚恋、邻里、债务等领域纠纷的当事人心理关怀和帮扶疏导,综合采取行政、司法、调解等多种方式予以化解。利用“安全生产月”“全国消防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安全知识咨询、应急演练、安全文化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等活动,向广大群众普及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知识和应急逃生技能。利用电视、微信、抖音等平台,及时发布安全生产工作动态、安全提示、事故案例等信息,增强全民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强化对基层人员安全管理和业务培训,加强对小企业、小工地安全监管,加大对临时性、季节性用工、零工群体安全生产知识宣传普及,指导企业完善全流程安全管理制度规范,明确岗位安全操作流程。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开展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培训84场1628人次;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宣传51场2626人;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安全技能培训98场1万余人;应急逃生演练45场1.1万余人;“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宣讲活动58场7139人次。